芯片短缺加剧,IC价格快速上涨,原因几何?

作者:Tor


小米公司于4月8日对外公布,其公司小米电视以及Redmi电视部分产品型号的售价将进行调整,原因是受到原材料成本的压力。随后,小米产业部合伙人潘九堂也表示“确实是迫于压力,成本实在是扛不住了”。不仅是小米集团,国内其他一些消费电子产品也都在近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价,根据NPD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尺寸电视的价格较去年同期已经上涨了大约30%。在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目前今年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及成品IC的短缺。


上涨.jpg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2021年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芯片短缺,导致半导体行业内涨价成为普遍现象。包括TI(德州仪器)、ST(意法半导体)、NXP(恩智浦)、Infineon(英飞凌)、Micron(美光)、Samsung(三星)等在内的诸多国际IC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向其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根据摩根大通的报告,全球半导体公司芯片供不应求,其缺口已经达到了10%-30%。


半导体企业.jpg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年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以及价格上涨呢?

首先,受到去年以来全球疫情的影响,许多主要的原材料企业、电子工业企业停工停产,直接导致了产能的不足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于此同时,疫情导致的全球范围大规模居家办公的现象也促使了消费者对于电脑、移动电话、会议设备等消费电子需求的提升,在这种双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芯片价格水涨船高,同时也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短缺。

其次,国际关系的变化加剧了这种芯片价格上涨的现象。受到2020年大国之间关系恶化以及对一些科技企业的制裁,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地区,都开始了半导体产业链本地化的进程,这直接削弱了半导体产业全球化的优势,反映到产品上就是导致其价格的直接上涨。

再次,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许多供应商开始囤积芯片。价格的不断上涨,在供应商眼中就是一块可口的蛋糕,因为只要囤积芯片,等价格涨上去,转手就能赚钱。因此导致虽然有很多供应商手中有不少的IC现货,但市场上却无货可买,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短缺的现象,使涨价进入一种不健康的恶性循环模式。

当然,影响芯片价格上涨的因素一定是多元的,复杂的,除上述几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产能与供需关系不匹配、芯片行业发展不健全等诸多其他因素。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次的芯片短缺涨价潮还会持续不短的时间,有可能对整个电子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